加入WTO 对中国保险业的影响及其对策

点击数:878 | 发布时间:2025-01-09 | 来源:www.dfyate.com

    目 录

    一.中国保险业的进步情况

    二.加入WTO对中国保险业带来的可能影响

    1.加入WTO,中国保险业的机会

    2.加入WTO,中国保险业的挑战

    3.保险市场进一步开放的可能性

    4.中国保险业开放面的问题

    三.中国保险市场对外开放的对策

    1.加快培育和健全国内保险市场体系

    2.优化内部环境,提升自己竞争优势

    3.优化外部环境,达成公平角逐

    4.打造完善保险修企业的有关法律法规体系

    5.保险行政监管与行业自律结合


    1、 中国保险业的进步情况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保险业的飞速进步主要表目前以下几个方面:

    1. 保险业务持继进步,市场规模飞速扩大;

    2. 市场主体不断增加,角逐的市场格局初步形式;

    3. 体制改革不断深入,保险市场的微观运行机制与宏观管理体制逐步打造;

    4. 保险法律规体系初步形成,为保险市场规范运作奠定了基础;

    5. 保险市场逐步对外开放,国际交流与合作不断加剧;

    6. 保险的服务功能、进一步增强,较好地发挥了经济补偿用途。

    2、 加入WTO对中国保险业带来的可能影响

    1、 机会。

    第一,外资保险公司进入国内市场,会增加保险资金提供量,进而提升了金融保险业在整个国民经济结构高级化。第二,外贸保险企业的进入必然给中国保险业带来强大的外部重压,迫使中国民族保险业走上重新架构、重新健全的道路,在市场结构、组织要点、中介系统、营运管理等方面不断进步、改进,促进和引导中国保险业向高水平运行目的迈进,达成中国保险产业升级;同时,外资公司一流的经营理念、专业技术、管理经验、优质商品及售后服务对中国同行会产生好的示范和启迪用途。第三,开放可使很多保险从业职员获得培训和训练的机会,从而提升中国民族保险从业职员的整体素质。各类保险职员之间的角逐和宣传,也会在一定量上向广大国民灌输保险常识和理念,从而提升培育国民的保险意识,并达到促进中国保险业进步的目的。最后,为中国保险商走出国门,到国际市场信息上一展身手,创造了便捷的条件。

    2、 挑战。

    第一,外资保险企业的进入,加大了保险市场角逐程度,致使保险企业保费利率的飞速下滑。第二,导致一部分保费外流。从已进入中国保险市场的一些外资保险企业的经营状况看,近年来保费收入稳步增长,但1997年前基本未保利信仰偏有账面收益,究其缘由,主如果自留保费比较少,部分保费通过再保险途径流出境外。支出本钱高,因而承保利偏低。尽管1995年推行的《保险法》第102条规定了“保险公司需要办理再保险分出业务的,应当优先向中国境地内的保险公司办理”,但实质操作时,困难程度比较大。现在保险监管部门需要外资保险公司自留保费高于30%,加上法定分保20%部分,仍有50%的保费可以由外资历保险公司安排再保险。第三,与国内保险公司争夺肯定的市场份额。外资保险公司客观上有着资金实力雄厚,管理先进,技术服务水平较高的优势,现在尽管在业务经营范围上还遭到肯定的限制,但发展趋势还是最好的。从全国的市场结构看,外资保险公司所占比重年还不到百分之一,但在开放地区内的外资保险企业的市场份额已接近10%,并有继续扩大的趋势。除此之外,外资保险公司因为在待遇方面有着比国内保险公司优厚的条件,会导致国内保险企业一部分出色人才流失。

    3.保险市场进一步开放的可能性。

    (1) 中国保险市场仍然有着巨大的进步潜力,存在进一步开放的空间。中国保险业整体进步水平仍然比较低,从保险密度(人均保费支出)和保险深度(保费收入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这两个指标来衡量,都可以看出中国民族保险业正处于进步的初级阶段。据统计,一般进步中国家的保险深度为4%,人均保费一般超越200USD,发达国家如美国为9%,而中国现在的保险深度仅为1.486%,人均保费为1.08USD,这类数据一方面说明了中国保险业落后的近况,其次说明该产业在中国仍有着巨大的进步潜力。

    (2) 中国的民族保险业已经具备了雄厚的角逐和经营方法上开始逐步同国际市场接轨。第一,从保险企业的实力来看,中保集团、中国太平洋保险公司、中国平安保险公司都已进步成为全国性的大型保险集团公司。据统计,1997年全国的保费收入中,中保集团占69.2%的份额,平安保险公司占到15.8%,太平洋占11.9%,这三家公司在保险业也具备了肯定的知名度。以中保集团为例,在1996年完成产、寿分业经营的必改组将来,其注册资本达到200亿元人民币,在全国共设有6000个分支机构,1997年、寿险保费收入为769亿元。依据标准普尔公司按保费净收入排列的世界最大保险公司年度统计表中,中保集团列第十七位。这说明中国的保险公司已经具备了与外资相抗衡的实力。第二,中国保险业的基本做法逐步根据国际惯例来运行。

    3、 中国保险业开放面临的问题。

    保险市场结构失衡。中国保险市场的进步不够均衡,存在着社会保险后于商业保险,寿险业务滞后于产险业务,再保险滞后于直接保险,国际业务滞后于国内业务的不均衡进步情况。第一,从中国保险业的总体现在的状况来看,中国寿险市场的进步要低于中国保险业的总体进步水平。比如:1994年中国保费收入为630亿元,其中寿险收入占31.5%。又据瑞士再保险公司《Sigma》杂志1996年第4期公布的1994年世界统计资料研究报告表明明,在69个费收入大于1亿USD的国家和区域中,人均寿险保费(即寿险密度)320USD,中国的寿险密度仅为2USD,在69个国家里位居第66位。这69个国家的平均寿险深度为2.07%,中国仅为0.2%,不只低于世界平均水平,而且低于中国保险业的整体水平,甚至还远远落后于某些进步中国家。而外资保险公司需要打开国内市场,第一瞄准了中国的寿险市场,在向中国人民银行(保监会)申报材料中大多需要经营寿险业务。因此,伴随中国保险市场的进一步开放,外资寿险公司进入中国寿险市场后,势必会对中国民族保险业带来很大的冲击。第二,再保险市场发育不完全。再保险是保险企业分散、控制风险责任,增加承保力量,扩大经营能力的要紧方法。一个健全的保险市场不能离开再保险,再保险本钱和市场容量也制约着保险市场的进步。但,中国保险业仍未打造起真的健全的市场化的再保险体系。因此,中国民族保险业的进步从总量和结构上并不容人乐观。 保险费率不够合理。第一,保费的总体水平偏高。第二,保费的厘定和调节机制有着根本的缺点。现在,中国保险业保费的调整不依市场供应求购而变化,保费只能根据中国人民银行批准的人保公司所规定的统一费率来进行有限的变动,而且,保险费率也不论区域差别,实行全国统一费率。因此,这种费率的形成和调节机制不只没起到调节市场、促进市场健康进步的杠杆用途,而且还促进企业采取给予不适当的佣金、回扣等形式进行不好的的市场角逐,扰乱了市场秩序的良性进步。

    (3)保险基金的运用范围和方法遭到种种限制。中国金融管理部门只允许保险基金投资于国债、银行储蓄、金融债券和有限制入市。这种资金投向虽然在肯定程序上保证了基金的安全,但这类投资收益率低,非常难保证保险基金的增值,而且还致使其在高速增长的通货膨胀中被动地贬值。而英美保险基金主要投资于公司股票、债券、抵押、放款、政府公债、房产投资等项目,这就保证了基金在高收益投资中得以不断增值。这种不平等的经营条件致使原本就处于优势地位的外资保险公司愈加自由,它们可以用吸引广大顾客。这种不正当的角逐将会使民族保险业在本国保险市场的角逐中进一步处于劣势。

    (4)总筹备金的提留不够科学。中国总筹备金是从企业税后收益中提取,这就使总筹备金积累的起点低、速度慢,假如某些年份公司出现了亏损,那样这类年份的提存数就会出现负数。因此,中国现行总筹备金的提取办法加强了中国保险业的经营风险。

    (5)保险税率结构紧急失衡。保险税率结构可以分为保险主体税率结构和险种税率结构。保险税率结构可以分为保险之1、从叫体上看,中国保险业的税赋水平高于世界其他国家的相同种类行业。在世界各国,一般都有将保险业同其他行业不同对待,采取较为宽松的税收政策扶持其进步,如美国企业的所得税率为24%,加拿大税率为15%~30%,并且依据规模不同实行累进税率。但中国的保险业,如人保所得税率高达55%。表现之2、内资保险企业税赋不统一。现在人保缴纳55%的所得税,而太平洋保险公司是33%;在深圳成立的平安保险公司则享受特区的税收打折仅为15%。这种不公平的税赋导致每个企业站在不一样的起跑线上导致角逐条件的不公平。表现之三“内外资企业税赋不统一。现在外资保险公司在华享受15%的打折税率,而内资企业要缴纳55%或是33%的所得税(当然少数处于特区的公司享受15%的所得税),这就导致了内资保险公司与外资保险公司税后留利的巨大差异。险种税率结构是指分险种设置不一样的税率,这也是国际保险业的通行做法,这反映了风险不同,风险转嫁本钱也不一样的客观需要。依据瑞士再保险公司《Sigma》杂志1994年第1期的统计,对于火险,荷兰的税率为7%,意大利为17%,最高的法国为30%,而涉外险只有5个国家超越10%。从中国现在的状况看,不但保险的整体税率高于其他国家,而且没分险种设置税率,这在世界上是不多见的。由此看来,保险税率结构不合理将紧急削弱中国民族保险业在放环境中的角逐能力。

    (6)对外资保险企业的监管乏力。因为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组建历史不长,在某种程度上存着管理水平落后,管理职员缺少的情况,从而致使重审批、轻管理的现象时有出现。由于监管乏力,外资保险公司在中国保险市场上违规不正当角逐行为不断发生。 3、 中国保险市场对外开放的对策

    1、 加快培育和健全国内保险市场体系。

    ① 看重保险机构的建设。一是要优先进步中资保险机构,严格对外资保险机构的审批,这是保护民族保险业的需要;二是要优先进步人寿保险机构。

    ② 打造并规范保险中介人体系。就现在来讲,中国保险中介人市场将以保险代理人为主,保险经纪人为

    辅。在代理人组织形式上,主要进步专职代理人、兼职代理人作为补充。在寿险业务中,特别是个人寿险业务是要以代理人为主要的展业形式。除此之外,在保险中还将进步一些专门从事保险公估、检验、精算等业务的中介机构,并把保险中介人体系的建设与管理纳入法制轨道,严格实行资格认证规范,持证上岗。 ③ 打造和健全再保险市场以消除进步直接保险业务的风险转移障碍。结合中国国情,借鉴香港与日本、德国的经验,中国在拟定保险产业政策时,应采取优先开放再保险市场,合理保护直接保险市场的做法。如此既符合加入世介贸易组织的开放需要,也能够帮助保护与促进中国保险业。可考虑尽快打造国家再保险公司,承担法定分保业务;组建由各家里资保险公司一同参股的分保集团;有计划、有选择性地成立其他股份制保险公司;有条件地引进外资再保险公司和再保险经纪人公司,并逐步打造自已的再保险经纪人公司,以此增大境内再保险容量。逐步打造和健全与直接保险市场相匹配的再保险市场体系,为整个保险业乃至国民经济的进步云筑网。现在,中国于1999年3月成立了中国再保险公司,市场化的再保险体系已初步启动。

    2、 优化内部环境,提升自己竞争优势。

    (1) 加大人才培育,看重人才的用法,打造有效的勉励机制和约束机制。

    (2) 加强对科技的投入,提升设施档次,尽快达成电子联网和办公智能化。

    要加大险种核算,不断开发效益高符合市场需要的险种。

    3、 优化外部环境,达成公平角逐。

    (1) 尽快取消外资保险公司15%的打折税率,使内外资企业税赋均等。

    (2) 常见减少国内保险业税赋水平。

    (3) 要区别不一样的险种设置不一样的税率以体现风险收益对比的原则。

    (4) 调整保险基金的投资途径。建议对产寿险公司不同对待,有计划、有步骤地放宽寿险企业的投资业务范围,扩大其投资组合,减少风险程度,提升其增值能力。

    4、 打造完善保险企业的有关法律法规体系。

    除去已有些《保险法》作为基本的法律,还应该尽快拟定〈保险合同法〉、〈保险中介管理规定〉、再保险条例〉与有关外资保险企业的管理法规,使其成为一套保险业的完善的法规体系,使中国保险业的经营做到有法可依,从而杜绝保险经营活动中的各种违规行为。

    5、 保险行政监管与行业自律相结合。

    要根据政府监管与同业公会自律两位一体的管理机制塑造中国保险的监管体制。政府的监管将愈加严格和规范,政府的保险监管机构主要从宏观上对市场进行调控,如保险业的进步计划、机构的审批、市场的限定、资金的运用等等。在政府监管方面,监管人应尽可能降低行政干涉,增强监管透明度,运用市场方法合理配置资源。(1)打破现有监管体制,变按行政地区监管为按经济地区监管,按地区保险密度和保险机构设置密度的不同,下设不同职员规模的监管机构,延伸保险监管的触角,扩大保险监管互联网覆盖面,准时知道各保险主体的市场动向,判断其经营行为与否。(2)对内外资保险公司实行统一监管,尽可能防止监管指标与方法的不同,导致监管标准两重化。(3)逐步取消对险种费率的管制,让保险产品价格充分发挥市场调节用途,达成供应求购平衡。同业公会则是保险业的自律性组织,它主要调控市场的微观基础即调控企业的市场行为如费率变动的规范、险种的技术保护及修订、成员间角逐行为规范,企业的协作与交流等。这种两位一体的机制可以使政府监管和企业自律各司其职,既减少了监管本钱又提升了监管效率。


  • THE END

    声明:本站部分内容均来自互联网,如不慎侵害的您的权益,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

专业院校

返回顶部

Copyright©2018-2024 中国人事人才网(https://www.xftgo.com/)
All Rights Reserverd ICP备18037099号-1

  • 中国人事人才网微博

  • 中国人事人才网

首页

财经

建筑

医疗